稀土开发如同“拆弹” 溶浸采矿别踩“环保红线”
日前有新闻报道,中央第五环保督察组在广西督查时接到了关于稀土环境污染问题的举报和投诉达35件,矛头直指稀土开采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浸矿溶液,对于重稀土开采所用的浸矿法因而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在现代工业时代中如何强调稀土资源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但是稀土资源开发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也一直颇受关注。
而对于南方重稀土的开采和提取,我国目前仍以溶浸采矿法为主要方法。即对矿山直接施以酸碱溶液(如硫酸铵)进行浸泡,在山地进行溶液和稀土分离成分的回收处理。
溶浸采矿法的功与过
稀土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其成分均为地球上绝对珍稀的元素:轻稀土元素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重稀土元素包括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在我国,前者富藏于北方,后者分布于南方。
据介绍,稀土的化学性质决定了开采、提取、分离的方式,而这些方式一般都会造成环境污染。例如北方轻稀土,开发利用多以物理方式为首道工序,即先开采矿石,再进行分离处理。这种开采方式形成了庞大的尾矿库,是粉尘、辐射污染的巨大隐患和源头。
而对于南方重稀土的开采和提取,2018世界杯投注网站,我国目前仍以溶浸采矿法为主要方法。即对矿山直接施以酸碱溶液(如硫酸铵)进行浸泡,在山地进行溶液和稀土分离成分的回收处理。
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王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浸泡溶液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稀土中的元素也不可能被完全回收,二次污染不可避免。”
“溶浸采矿法如果不在可控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后果不言而喻,环保督察组在广西督查时发现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此。”王军说。